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

午夜巴黎---伍迪·艾伦讽刺怀旧的一部作品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写给巴黎的一封美妙情书,里面那些如诗如画的风景和建筑,还有那些曾经生活在巴黎的大师们更加为这座城市增添美感。我们有些总是喜欢怀旧和憧憬,认为活在那些大师生存的时代总会比现在的生活比较美好。在久远的时代 孔丘已经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春秋无义战,他朝思暮想想的都是周朝时代的那些事,做梦都在想。佛教徒在某程度上也是有这种向往的,“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这些不都是在感叹不能出生在佛陀的时代吗?在艺术家,画家还是作家方面我相信他们之中还是会有人憧憬过去比如发生在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恩格斯就曾经评价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伟大的进步变革,是需要一个巨人和产生巨人的时代。那个时代可说是人才辈出,但丁、米开朗基罗、拉裴尔、达芬奇、提香、贝尔尼尼、薄伽丘、布拉曼特等等天才大师相继在那个时代出世。人类就很容易会有这样感觉,从前的时代是黄金色的,从前的人都是比我们高大的巨人,从前的事物总是美好,怀旧情怀悠然而生。



怀旧是什么?我想伍迪艾伦在这部电影里有很明确的描述,怀旧就是拒绝现在,拒绝现实所带来的痛苦。他认为一个人生活在别的时期总是好过现在身处的时期,这是那些富于浪漫想象力的人编造出来的。欧文·威尔逊在导演的塑造下,吉尔是一个侧头侧尾的怀古者,连他写的小说作品也是有关一个怀旧商店里的员工的故事。电影里面有两次主要穿越一次穿越到20年代,最后一次是他和被誉为大师的御用情妇Adriana(她是20年代的人)穿越到1890年高更、德加等印象派大师的年代。他们三类人各代表了自己不同的黄金时代情结,高更和德加认为,在他们的年代是空洞的,黄金的时代莫过于文艺复兴;adriana认为20年代是无聊的,1890年的巴黎才是黄金时代;当然吉尔认为的黄金时代是20世纪20年代、雨中的巴黎遇到了那个年代的大师们,海明威,Fitzgerald夫妇,Cole Porter, 毕加索,达利等等。

这部电影有许多有趣的地方,伍迪艾伦将里面知名艺术家的个性特征描绘得非常生动,比如海明威那种硬汉形象,总是把拳击挂在嘴上、毕加索和女人的情意结,女人对他来说不是用来睡觉就是画画和达利的怪异等等。一个喜欢艺术的人,会对他的作品津津乐道并且认为他是一位艺术家。他说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原因是因为他的电影常赔钱。对一个不喜欢艺术的人来说,看了伍迪艾伦的电影后有些人会认为他是一位知识分子。他也说这是因为他戴眼镜--一副厚重的黑框眼镜,所以才有人误解他是一位知识分子。

伍迪艾伦这部作品是一场盛宴既丰富又有趣好看,巴黎在他手法处理下巴黎已不是真正的巴黎,它并不仅仅是一堆的建筑堆积在一起的城市,承蒙他们巴黎人的大文豪雨果所说的
 Et la littérature tuera l'architecture 
文学的地位将取代建筑

大师诚不欺我,喜欢巴黎的人看了午夜巴黎后会更加喜欢与迷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