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星期四

土耳其政教分离的挑战

位于地中海与黑海之间,有个横放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国家,这个国家到处充满风和雨水,还有太阳制造的神话。波斯的风,地中海的水光,亚洲的阳光 同时聚集在这地方。历史悠久的拜占庭帝国,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今天终于在此处和平共处。这个地方有一条著名的海峡,名叫博斯普鲁斯,作家帕幕克曾说,假使这座城市诉说的是失败、毁灭、损失、伤感和贫穷,斯普鲁斯海峡则是歌咏生命、欢乐和幸福。这个国家一边是欧洲,另一边是亚洲,它就是土耳其。


土耳其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伊斯兰世界民主政治的典范,比起其它的伊斯兰国家它的社会相对安定,远离宗教极端以及激进主义所以经济可以稳定发展,相比其它伊斯兰国家如伊朗,它受宗教支配,国家问题一大堆,在它周边的伊斯兰国家都是它的难兄难弟,而土耳其却立志要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家,摆脱宗教可能带来的极端主义危险,它的存在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早期建国时期的土耳其国民几乎都是穆斯林,街景却让人感受不到这一点,原因要追溯到约八十年前土耳其的独立运动与建国之父第一任总统 穆斯塔法•凯末尔 阿塔图尔克,他认为国家要取得和平与发展,必须抛弃伊斯兰式的社会体制,实行全盘西化。在土耳其宪法条文中规定了在公共场合,清除伊斯兰色彩的政教分离原则,并且明文规定这款条文在国家存续期间永久不得修正

在土耳其的宪法第四条文中明文规定,第一条、第二条以及第三条宪法条文均不得修改,也不得动议修改。宪法的第二条文是土耳其共和国是一个民主的、非宗教的、社会的法治国家;致力于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社会正义;尊重人权,忠于阿塔图尔克的民族主义,并以序言中所规定的基本原则为基础。非宗教这个字眼已经是很明显提出,建国的原本原则是要把土耳其塑造成为一个世俗国。

然而在伊斯兰色彩浓厚的AKP正义党在2002年掌握了政权之后,党魁埃尔多安总理连续连任了三届,在2008年的时候让国会通过了对国体有重大影响的宪法修正案,就是在大学允许佩戴迄今为止在公共场合禁止使用的妇女头巾。就头巾课题,全国两派对立激烈,一派捍卫凯末尔的精神,坚持政教分离,人们挺身而出因为他们担心一旦允许佩戴头巾,将使伊斯兰化得寸进尺、另一派继续斗争进一步争取在初中,高中和政府机构允许佩戴头巾。此前,该国宪法禁止妇女在中小学及大学戴宗教性头巾。在他执政接近11年期间他一步一步的实施政教合一的政策,他的政治目的已经慢慢的在浮出水面了。

在国家面对分裂的危险,最近一连串的抗议行动考验着埃尔多安总理的智慧,但是他凭借自己有50%的支持率几乎不当回事,进行强力的镇压。有人把它形容为“土耳其之春”,这些示威者希望能够回到世俗政治,而不是越来越伊斯兰化的政教合一,能不能形成只能看后续发展。想当年突尼西亚一 位大学生摆了一个水果摊,然后跟一位警察起了一个冲突,被警察打了一记耳光,然而就是“一位大学生和一位警察”和“一个水果摊与一记耳光”引来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民主觉醒运动,本阿里被迫流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埃尔多安没有吸取教训,他本身的命运可能演变成为第二位的本阿里,毕竟在茉莉花革命还未发生以前,本阿里他以接近90%支持率高票当选总统的。

没有评论: